环保局长“一言不发”的背后
日前,不断有群众反映地处河南舞阳县吴城镇的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系列污染问题。可是当记者好不容易找到舞阳县环保局局长张俊明,希望他能就群众反映的“金大地”污染问题谈谈看法时,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舞阳县环保局的一把手面对记者的提问,双唇紧闭,一言不发。(9月5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处于自己眼皮底下实施行为长达数年的污染行为,相信张俊明局长不会不知道,因为当地村民也多次就“金大地”的污染行为进行过举报上访。即便是张局长所提到的“环境监察大队”,该局一位副局长也表示,作为该局下级机构的环境监察大队赵队长专门负责“金大地”问题,说明该局处理过“金大地”的污染问题。然而,作为一局之长,对于记者的提问,这位环保局的一把手除了一句“你问环境监察大队”外然后就紧闭双唇一言不发,着实令人纳闷,环保局长缘何一言不发? 难道真的“沉默是金”吗?
“一言不发”:一种无声雷语
任凭记者“风吹浪打”,官员就是“岿然不动”,一言不发,这种罕见的“淡定”非常雷人。古人云,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舞阳县环保局长的一言不发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雷语,比之那些被官员赤裸裸说出口的雷语,无声的雷语或许要更加可怕。
笔者以为,环保局长一言不发的理由不外乎两个:其一,自知理亏,有难言之隐,羞于出口;其二,深谙应对舆论之道,唯恐说漏嘴、说错话,干脆就装糊涂当哑巴。
环保局长一言不发这种无声雷语的真实意思就是“我不接受记者的采访”,本质为抵制媒体监督,与一些抵制监督的官员的气急败坏、肆无忌惮、口无遮拦相比,“一言不发式”的软钉子似乎更隐蔽,更容易遮蔽问题和责任,更容易有效“保护”官员,其“高明”之处在于,既给记者吃了“闭口羹”,又没有公然激怒舆论,官员不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但媒体和公众切不可因为官员的一言不发而麻痹、迷惑、气馁。鸵鸟把头埋进沙里,但危险仍在,官员把嘴闭上,但企业污染的嫌疑和权力监管失职的责任嫌疑仍在,媒体和公众一定要看清官员一言不发的真实意图和恶劣性质,咬定“金大地”公司污染的关键问题,刨根问底,监督到位,不给官员抵制监督的“鸵鸟策略”留任何侥幸。(海口网/李英锋)
环保局长为何沉默
舞阳县环保局局长一言不发的造型实在很拉风。双唇紧闭,双眉应该也紧锁,双眼空洞,整个一思想者啊。我们无从进入张局长的思想,不知道彼时彼刻张局长在思想些什么。不过我们有理由怀疑,在记者频频发问的那一瞬间,张局长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产生了怀疑,我是环保局长吗?要是真是环保局长,问到群众关心的污染问题,何以竟然无话可说?那这个环保局长是干啥吃的?
张局长的情形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家的脑子没有烧坏,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身份是那个身份,立场却难免与身份有点不合。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不能让污染企业来祸害民众吧,黑烟遮天蔽日,排出的大量工业废水,总不会视而不见吧?谈到这个问题,好歹可以表个态吧,将严肃查处污染企业云云,虽然已经晚了,但至少听着还顺耳,这一言不发就有点堵心。你到底替谁说话呢?是不是觉得有些话不好说,有些话说了也白说,有些话也实在懒得说,于是就一言不发了。
古话说得好,沉默是金。张局长显然谨慎得很,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让人抓住把柄。看看人家王勇平,多说了几句类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废话,被网友群起而攻之。多不值得啊!可张局长闭紧嘴巴,一言不发,失言的风险降低了,可是这难道不是一种失职吗?本该为老百姓利益着想的,却站在了污染企业的那一边,也有失身的嫌疑。失言事小,失身事大啊!
面对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装聋作哑,张局长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说起来,仅仅是装聋作哑也算比较收敛了。还有比这更离奇的,云南的铬渣事件中,当地的环保部门就这样劝村民,“赔了钱,就算了吧”;而安徽怀宁县一个导致2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的污染企业,竟然就是当地的环保部门引进的。如果都是这样的情形,作为污染企业保护伞的“污染环境企业保护局”又怎么敢作声呢?
其实我们真正要问的应该是,这样的环保局长是怎么成为环保局长的?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呆下去吗?这个问题有人回答吗?(钱江晚报/董碧辉)
环保局长“一言不发”的“难言之隐”
近年来,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深入人心和新闻监督的不断加强,许多领导干部患上了“采访恐惧症”。一旦突发事件或热点事件发生,最常见的就是以“无可奉告”婉拒,或以“需经上级批准”进行搪塞,拟或是恼羞成怒,百般阻挠、出口成骂。不过。像舞阳县环保局局长这样对辖内企业的污染问题保持一种置身事外的缄默之态,却还是头一回听说。
原以为“双唇紧闭”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自己应负的环保监管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也不会像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那样“祸从口出”、“引火烧身”,招来网民的口诛笔伐。哪知“一言不发”照样“名扬天下”,被网友讽为“死猪不怕开水烫”,戴上了“不作为”、保护伞”等帽子。透过网友围观的表象,稍加分析一下,其时其地,“一言不发”的环保局长自有许多“难言之隐”——
一是“不能说”。“金大地”的污染问题在当地由来已久,民怨沸腾。为什么不能说呢,其根源在于当地官员把招商引资和GDP看得比环保重,对“金大地”实行特别保护,以致“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舞阳县环保局副局长吴国语一语道破了“天机”:没有环境监察大队赵队长的带领,想进“金大地”的门都难。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环保局长既不想把责任往自己头上揽,又不想泄露天机,把“潜规则”捅破,将政府领导推上风尖浪口,只好“三缄其口”,当缩头乌龟。
二是“不好说”。“金大地”环境违法行为之所以气焰嚣张,很大程度上与地方保护主义有关,更与当地环保部门失职、渎职,权力与利益合谋有关。不单单是舞阳县,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环保监管变成了收费罚款,可以讨价还价、随行就市,也可以放水养鱼、各得其所。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利用当地的特殊保护政策,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大搞权力自肥。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屁股不干不净,心虚气喘,担心言多必失,“双唇紧闭”便成为无奈之选。
透过环保局长“一言不发”的“难言之隐”,我们看到,遏制环保污染,减少环保腐败,治本之策是是扭转地方政府的“片追”政绩观和招商引资观,通过制度体系“强化政府执行力”,把环保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地方官员对污染企业青睐有加,视作“财神”,受当地政府领导的环保局又怎能理直气壮地去对污染企业说“不”,小小的环保局长又岂能承担全部的责任之重,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接受记者的采访,把真相和内幕呈现给围观的民众?(红网/高福生)
局长一言不发背后是环保不给力
不久前,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各级政府,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两起污染事件,一个“一言不发”,一个“坚决否认”,这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舞阳县张俊明局长的表现更是让人 “无语”:无论记者问什么问题,这位一把手除了一句“你问环境监察大队”外然后就紧闭双唇一言不发。环保局长如此表现,只能让人浮想联翩:这位局长是真不知道呢,是害怕担责呢,还是无能为力?
更搞笑的在后头。该局副局长吴国语对记者说,环境监察大队赵队长负责“金大地”的事,除了赵队长,别人都不清楚,赵队长不领着他也进不去金大地公司的大门。身为环保副局长,要到一家企业检查工作,还非得下属“领着”,这是何等吊诡。副局长进不去企业的门,局长能进去吗?这是一个荒诞的问题。
在地方环保局,此类滑稽之事并不少见。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就曾说,很多地方局长要通报当地的污染,居然只能给国家环保总局写匿名信;还有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一边被省长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一边被潘岳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开封市顺河环保分局副局长近日带队前往该公司排污口取水样时,竟然被熏倒在地,至今仍在吃药……这些似乎都应证着潘岳的观点:地方环保局长的腰不硬,“挺得住的站不住”。
于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能理解环保局局长张俊明为何一言不发了。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向来不是环保局长能说了算的。譬如在云南曲靖南盘江铬污染事件中,我们很少见到当地环保局“开口说话”;即便出面回应,也只是当地政府的配角。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说起联邦内蒙古制药,没有人不知道它有污染。但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却坚称该公司没问题。环保局说的是“真心话”么?对此我深表怀疑。
是的,这就是当前的环保现状。在一些地方,环保局只是摆设,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正如潘岳所言,全世界很少有政府像中国政府这样在发展全局中行使着这么大的权能,肩负这么大的责任;由于现在的问责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官员往往只会盯着GDP,无视污染排放。环保问题为何会久拖不决? “说到底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在袒护这些企业”。
专家呼吁:环境执法应实行垂直管理。问题在于,即使有了环境执法和监测系统的垂直管理,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问责制度,地方环保局长的腰恐怕仍然难以硬起来。在我看来,要让环保局长能开口说话,敢说真话,不仅要进行环境执法的制度变革,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完善官员问责制度,在环保上实行“一票否决”,让地方官员不敢随意插手环保问题。(新闻晚报/刘义昆)
详读:http://politics.people.com.cn/h/2011/0907/c226651-2014673288.html
(责任编辑: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监督网——最具权威性的监督网站之一:http://www.jianduwang.red/m/a/huanbao/20121110_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