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和支持群众依法维权
引导和支持群众依法维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群众利益要靠法律维护
胡春华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的时候,我们尤其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这是法治社会建设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的时候,我们尤其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引导和支持群众依法维权,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要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以实施《广东省信访条例》为契机,扎实推进诉访分离,实现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向依法按程序处理转变,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依法解决信访问题。
要善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要坚持用法律政策衡量群众利益诉求,依法维护群众利益,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处置中,要严格依法依政策解决问题。要积极引导群众在法律的框架下按法定程序反映诉求,对合理合法的诉求及时解决到位,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置。
要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司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同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律权威,通过开展“以案说法”“现身说法”,增强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构建全覆盖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
本报记者 王 楚
罗艾桦整理
护卫法治是为官天职
徐守盛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要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要把那些法治素养不合格的人从干部队伍中剔除出去,真正扣正扣好、扣实扣紧尊法这粒关键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
当前,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宪法法律的尊崇敬畏方面总体是好的,但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有的还残留着封建官本位思想,不把宪法法律当回事;有的认为当一回领导,用自己几个人,为亲戚朋友搞几个工程的权力都没有,岂不很亏!……这都是不尊崇法治、不敬畏法律的表现。
尊法始于敬法,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理念和权由法定、权依法使观念,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发自内心信仰法律、敬重法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决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坚决保证宪法法律实施。
尊法源自畏法,要把法律当作高悬的“利剑”,知晓依法为官的尺度,按法律要求决策,按法律程序办事,按法律规则出牌,始终牢记哪里都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事,切实做到法治底线坚守不破、法治红线坚持不触、法治高压线坚决不碰。
尊法才会护法,一个不崇尚敬畏法律的领导干部,是不可能成为法律捍卫者、守护人的。要把护卫法治作为为官从政的“天职”,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当好法治的“守护神”。
尊法就得考法,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尊法,必须在学法守法用法的具体实践中考试考验考核。要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要把那些法治素养不合格的人从干部队伍中剔除出去,真正扣正扣好、扣实扣紧尊法这粒关键扣子。
本报记者 吕明军
侯琳良整理
三个关键词推进法治建设
强 卫代表(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统筹推进各项任务,也要突出重点抓关键。当前,要紧紧围绕公正、诚信、秩序三个关键词下功夫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开启了法治建设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统筹推进各项任务,也要突出重点抓关键。当前,要紧紧围绕公正、诚信、秩序三个关键词下功夫。其中,公正是法治的价值追求,诚信是法治的重要基础,秩序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三者构成稳定的“三角支架”,支撑着法治建设大局。
保障社会公正。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来,社会公正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推进法治建设,就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把公正作为法治的生命线,从源头抓立法质量,在执行中严格规范程序,牢牢守住公正司法的底线,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促进社会诚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宁”。要把诚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住政府、公民、企业三个环节,发挥政府诚信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公民和企业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广泛宣传讲诚信的典型,曝光不讲诚信的案例,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维护社会秩序。无论是化解矛盾,还是促进和谐,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少,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注重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协调社会关系,依法处理利益纠纷,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本报记者 刘士安
吴齐强整理
构建社会治理三张网
赵克志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的社会治理网络,提升法治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尤其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作用。贵州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构建社会治理三张网,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领导干部接访包案督访“责任网”。连续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战”,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督访,让领导干部带案下访、约谈会访、上门回访,带动各地集中化解矛盾问题,全省每年化解信访积案1.5万—1.7万件。
构建省市县三级群众工作“调处网”。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维稳工作,全面设立省市县三级党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和群众工作中心,实行部门设立接访窗口集中办公,“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解决过去信访部门“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
构建同步小康干部驻村工作队“服务网”。从党员干部、大学毕业生、农村知识青年中选派5.6万名队员,组成11590个工作队,自带行李、自带炊具,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既帮助当地发展经济,解决群众困难,又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经过近几年的持久用力,全省社会治安和刑事发案出现拐点,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的社会治理网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本报记者 万秀斌
(2015年9月19日再次推荐给网友)
(责任编辑:jianduwang)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监督网——最具权威性的监督网站之一:http://www.jianduwang.red/m/a/weiquan/20150308_250.html